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解决动物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为目标,通过宏观与微观生物学手段,综合应用形态、化石、分子、古生态、气候和地质等方面的数据,结合基因组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研究和描记物种多样性,重建物种及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重要功能性状分化对动物多样性演化的作用;研究物种形成、协同进化及生态适应的进化机制,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探讨全球环境变化对物种演化的影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农林有害物种及外来入侵种的基础生物学及预警与检疫技术、为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害动物的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本实验室每年从实验室运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开放课题。
一、 资助方向
1、重要动物类群的分类与编目
2、动物形态与功能演化
3、重要动物类群的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进化研究
4、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及极端环境下的物种进化理论研究
5、外来入侵种、检疫物种以及农林有害物种的预报预警与检测
二、 开放课题申请条件与程序
凡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符合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可向重点实验室提出申请。
1. 室内项目:申请者须为本实验室副高级(含)以下正式科研人员。
2. 室外项目:申请者为非本实验室在职科研人员,须与本重点实验室研究组联合申请。每项课题设第一申请人和第二申请人。第一申请人为非本重点实验室的在职人员,第二申请人即课题合作者,须为本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组长。
3. 申请人请按照申请指南填写《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人及所在部门学术主管部门应签署意见,单位领导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4. 申请人须提交纸质材料2份及电子版;项目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月10日,评审日期为每年的4月中下旬(实验室学术年会期间);实验室在收到开放课题申请书后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采取不记名投票制,票数超过半数者,按照得票多少择优资助。
5.凡向本实验室申请的开放课题,经批准后,实验室将向课题申请人发送《课题批准通知书》。获得资助人员,应根据课题批准通知书的要求,在课题申请书的基础上,认真填写研究任务书,并在接到《课题批准通知》的1个月内将研究计划寄回。
三、 经费支持及项目管理办法
1. 室内优先资助没有国家基金项目资助的人员;室外经典分类学资助经费为2万元,分子生物资助3万元,主要用于客座人员的路费、住宿、生活补助和部分研究费用。每项批准的开放课题为期2年,需在资助期间完成。
2.本实验室每位申请者在研开放课题项目不得超过1项;当年本实验室每个研究组申请本实验室项目不得超过2项,标本馆不得超过4项。
3. 计划实施中,如涉及降低预期目标,减少内容,中止计划实施,课题负责人须向实验室提出申请报告,并经同意后方可执行。
4.研究计划执行中,课题负责人每年须填写《年度进展报告》,经所属单位签署意见后,按要求时间报送本实验室,对不报送《年度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的将中止课题。
5.课题结题后,课题负责人应认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6.如某申请者上一个课题已结题,但未达到考核要求,则申请或批准的新开放课题无效,直至上一课题达到考核要求后方可开题。
四、 开放课题结题和考核办法
1.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阅课题结题报告,对课题提出验收意见;
2. 每个受资助课题至少发表SCI源论文一篇(以正式发表文章或校样为准):
3. 研究论文内容须与项目研究内容相符;
4. 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须为“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经典分类学文章作者署名单位须有“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 SCI源论文,英文论文致谢中请标注:“Supported by a grant (No. xxxx) from the Key Laboratory of the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文论文致谢中请标注: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xxxx)资助”。
另外,作者单位为Key Laboratory of the Zoological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R. China
6.本指南从2009年9月开始执行。
联系人:刘莹静
电话:010-64807088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电子邮箱:
liuyj@io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