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动物所
本站查询
 
首页 实验室概况 新闻动态 科研成果 科研队伍 合作交流 研究生专栏 规章制度
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
研究组简介
主要研究领域
科研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业绩
近期论文
研究总结
国际合作
研究组组长
通知公告
[8-25] 昆虫多样性系列学术报告
预告:优秀大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活动
全国生物系统学学术论坛通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1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招募通知
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第二轮通知
动物研究所2014年优秀大学生冬令营活动开始招募啦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召开“青年学者发展战略研讨会”
现在位置:首页 > 研究组 > 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组 > 科研业绩
科研业绩
 

1、形态分类学  

  过去4年共发表蜘蛛目和端足目8个新属410个新种。这新发现的410个新种约占中国生物物种总数的0.3%。同时,我们还修订了512个已知种,包括28个新异名和41个新组合。1999年宋大祥院士等统计中国蜘蛛有56科2361种,现在中国蜘蛛已知物种增加到68科4385种;同时,淡水端足目也由原来的18种增加到110种。 

2、分子系统学 

  主要研究蜘蛛目和端足目的进化印迹。我们以北半球广布的淡水钩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机遇促进物种多样性分化的理论,证实了钩虾属起源于古地中海,并在始新世中期占据了淡水生境(PNAS,2011,108(35): 14533–14538)。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古地中海变迁对钩虾科不同姐妹群多样性分化的影响,分子系统学研究证实钩虾科起源于古地中海,并分化为形态和地理各具特点的三个姐妹群,多样性分析揭示海平面升降和板块隆升导致了三个姐妹群间不同的多样性分化模式(Cladistics,2014,(30): 352–365)。对于板跳钩虾的谱系地理学研究表明陆生种群为一单系, 而其姐妹种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所以我们推测东亚海侵是导致跳钩虾登陆的驱动力,这一研究首次阐明了东亚海侵对现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 Biological Sciences, 2013, 280: 20122892)。关于洞穴小类球蛛的起源和演化研究证实蜘蛛起源很早,但在近期才进入洞穴成为洞穴生物(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3, 13:183)。我们还研究了洞穴蜘蛛泰来蛛(Telema cucurbitina)复合种的多样性,发现每一个洞穴种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强调了洞穴物种被忽略的物种多样性,提议对洞穴生境及洞穴生物采取保护措施(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4, 79: 353–358)。 

版权所有 ©2008-201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地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100101 京ICP备05064604号